青海省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邮政管理局 时间:2023-02-11
青海省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承担着社会基本服务功能,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为国脉所系、发展所需、民生所依。“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邮政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为推进青海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青海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邮政业规模不断增长、结构有所优化、网络逐步完善、服务持续改善,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用邮需求,有效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青海省邮政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20.7%,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4.5倍,是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近2.4倍。至2020年,青海省邮政业年收入规模达到1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年服务用户近1.6亿人次。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分别为7.68亿元和2359.54万件。青海省邮政业从业人员8419人,年业务收入超千万元的快递企业达9家、业务量超百万件的快递企业达7家,多元主体共生的发展格局基本稳定。
2.网络覆盖更加深入。青海省邮政快递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枢纽、骨干和末端能力持续增强。青海省共有省级邮快件处理中心12处,县级邮快件处理中心30个,8个主要快递品牌省级处理中心入驻专业类物流园区,枢纽集约性和通达性大幅改善。干线效率显著提升,西宁航空快递枢纽承载量加大,省内航班邮路开通,“公铁航”多式联运取得突破。全省累计建成村邮站1008个、邮乐购站点2228个,4146个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全省快递营业网点1072个,快递服务乡镇覆盖率达91%,建制村覆盖率达60%。重点城市快递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进园区、进商场、进企业顺利实施,快递服务站达276个,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布设1419组,“最后一百米”投递服务更加灵活多样。
3.服务体系实现拓展。青海省邮政企业和重点快递企业积极开展服务创新,着力增强服务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和快递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电商+寄递”卓有成效,带动了新零售、新电商和宅经济发展,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寄递渠道助力冬虫夏草、牛羊肉、黑枸杞、藜麦等地方特色产品销往全国,服务农牧业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邮政业服务先进制造业进展加快,支撑制造业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创新“旅游+邮政”服务模式,建成8个主题邮局。邮政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凸显,政邮、警邮、税邮合作县级覆盖率分别达91%、93%、100%,医邮合作迈出步伐。
4.科技应用态势初显。青海省邮政业电子面单、自动分拣系统、智能末端投递设施设备加快普及,开启了智慧邮政新时代。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100%,基本实现自动化分拣,有效提升了分拣、装车发货速度,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邮政企业建立新一代寄递业务信息平台和国内普通邮件全程时限监控系统,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跟踪。部分企业开展无人机投递试点,促进了贫困地区与大型电商平台对接,给用户带来了新的服务体验。全省400多个邮政网点电子地图绘制完成,提供全天候自助查询服务。
5.行业治理效能提升。青海省邮政管理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邮政普遍服务审批时限缩短至10天,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印发全省和部分地区快递业发展实施意见,推动落实补贴优惠、车辆通行、产业协同等措施。快递服务车辆通行政策8个市(州)全覆盖,有效解决快递三轮车通行难、停靠难的问题。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实名收寄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基本实现出县邮快件应检必检。全省行业持续保持重特大安全事故“零发生”。全省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满意率持续保持100%。严抓绿色治理,推动三江源环保主题邮局、青藏绿色驿站、环保专用邮箱建设,打造绿色环保邮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爱快递小哥重要指示精神,组织慰问快递小哥,快递从业人员参保率达69.5%,非公快递行业工会8个市(州)全覆盖。
但是,在青海省邮政业保持增长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例如:供给结构较为单一,高端供给严重不足,对生产性消费的支撑能力弱;服务水平不均衡,城乡差异大,快递普惠水平提升慢;末端设施缺乏,牧区网络稳定性较差,乡镇以下网点运营不可持续;科技投入水平偏低,发展方式粗放,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偏低;安全基础不牢,安全投入欠账较多;基层从业人员保障存在短板。诸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破解,以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形势趋势
“十四五”时期,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影响,青海省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的局面,各行各业面临着前所未有、复杂多变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青海省亟需增强黄河文化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找准定位,体现价值。青海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上升的总体态势没有变,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更加坚实、优势加快形成。青海省总体上将处在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成果,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继而为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的重要阶段,面向新发展阶段,推动绿色发展、全方位开放、产业升级,有基础、有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总体来看,青海省邮政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程,在国家战略框架内布局行业发展,担当起服从服务于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1.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协调发展面临更高要求。“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兰西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青海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地位和责任持续强化,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大通道优势和纽带功能日益提升,稳藏固疆战略支撑功能更加凸显,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青海分量”明显提升。青海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强省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优化生产生活格局、增进跨省交流协作,有助于将青海省潜在增长极发展成现实增长极,走出一条依托黄河富民兴省的道路。
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行业需求侧动能更强劲。青海省积极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四种经济形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的增长动能将逐步巩固。“十四五”期间,青海省有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电子商务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将提速,对邮政快递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将不断升级,收派比将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传统电商寄递服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重货快运、生鲜农产品寄递、即时递送等业态细分市场都将产生新的增长点。
3.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寄递网络效能加快提升。青海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将明显提高,邮政和快递服务可依托的干线运输资源将更加丰富。青海省加快完善西宁、格尔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打造共和、玉树、德令哈、玛沁、香日德、门源、同仁等区域交通枢纽,枢纽的层级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寄递网络经转将更加有序和顺畅。青海省大力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乡镇以下寄递网络的通达性有望加快提升。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跨境电商寄递迎来机遇。青海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空中运输新丝路和商贸物流枢纽,将成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青海省已在土耳其、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建设了境外营销网络,正式启动了西宁综合保税区、中国(西宁)和中国(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推介丝绸制品、穆斯林用品、藏毯等特色产品。依托政策优势、产品优势、设施优势,邮政快递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前景向好。青海省中欧班列跨境铁路运输优势显现,西宁国际航空口岸投入运营,跨境寄递运输通达性加快提升。
5.科技应用深入普及,提质增效具备更强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邮政业应用场景愈加丰富,发达省份邮政快递企业已经进入智慧化初级阶段,将带动青海省智能分拣、智能安检、智能终端等设施设备的配备。青海省无人机运输前景良好,传统的“公铁航”和多式联运,加上无人机的末端投递和支线运输,将使整体的效率、成本和运力得到优化和重构。但由于省域内没有快递总部企业,基础设施的科技投入水平仍将与东中部有较大差距。
6.安全压力仍然很大,协同治理机制亟待优化。青海省邮政业承载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加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双重威胁交织,系统性、全局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部分快递企业安全基础不强,安全生产投入少,“三项制度”执行不严,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能力差,可能成为寄递渠道安全事故的多发点。传统的条块模式、属地模式局限性显现,迫切需要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国家安全、公安、工信、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更好协同,需要平台型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治理,加快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邮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邮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一优两高”、建设“五个示范省”、培育“四种经济形态”、加快“四地”建设为牵引,着力优化网络布局,促进区域协调,拓展服务体系,培育企业主体,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价值,通过普及科技应用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增强治理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邮政业在青海省经济社会生产、消费和流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公平有序的邮政市场环境,推动发展寄递领域公共服务。
坚持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将青海省邮政业发展置于“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大局,置于邮政强国、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等行业战略大局,贡献青海力量,创造青海价值。
坚持聚焦重点,全面提升。以问题为导向,抓紧补齐青海省邮政业基础设施、服务供给、发展质效等短板。以目标为导向,对标西部领先水平,全面提升青海省邮政业服务能力、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
坚持安全为基,生态优先。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严防利用寄递渠道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活动。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定位,全面推进绿色邮政建设。
(三)发展思路
聚焦一个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青海省邮政业由西部中等水平向西部领先水平靠拢,实现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外省输入向更加依靠本省输出转变,服务体系由服务生活为主向服务“生产+生活”综合型转变,业态格局由个体分散型向产业链协同、生态圈共荣转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邮需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需要。
抓住一条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能力提升、结构调整、质量跃升、制度创新为抓手,着力提升供给能力,补齐基础短板;改善供给结构,实现供需跃升;提高供给质量,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供给动力,转换新旧动能;优化供给环境,推进制度创新;形成便捷高效、丰富多样、动态适应的供给体系,打造青海邮政业“升级版”。
深化五项协同。深化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做优细分市场和差异化领域的电商寄递服务。深化与制造业的协同,有效满足高端高新制造业的快递物流供应链需求。深化与农牧业的协同,开辟对接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精细农业的协同空间。深化与旅游业的协同,加强景区主题邮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寄递服务水平,利用邮政产品宣传景区历史文化。深化治理协同,适应“大寄递”格局,加强邮政管理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治理创新,构建齐抓共管的寄递市场监管机制。
(四)发展目标
立足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建好一张深入城乡、联通区域、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寄递基础网络,形成一个惠及民生、支撑生产、保护生态的寄递服务体系,探索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邮政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规模、质量、安全、结构、效益的统一。
——规模增速稳定,企业实力增强。青海省邮政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25年达到21.6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超过5‰;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增速约为13%,到2025年达到14.2亿元;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约为18%,到2025年达到5500万件,收派比逐步改善。
——网络布局优化,服务水平均等。青海省邮政快递枢纽、通道、末端基础设施基本到位,网络规划布局更加科学。打造一张公共集约、通乡达村、便民高效的城乡服务网络。西宁主枢纽与格尔木、德令哈和海东辅枢纽的衔接更加顺畅,各种运输方式运能利用更加充分。设置一批功能集成、服务共享的村级服务站,巩固建制村直接通邮成果,推动快递网络和服务下沉到村。
——寄递体系扩容,融合价值释放。青海省邮政快递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均衡,中高端供给更加充足,增值业务比重上升,能够有效适应和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青海省邮政业对电子商务、制造业、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支撑和服务力度更大,增长动力源更趋多元。
——安全基础牢固,治理效能提升。寄递渠道“三项制度”全面执行到位。行业安全监管实现无盲区无例外。遏制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双随机、一公开”严格执行,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邮政市场监管与青海省各项社会治理充分联动。
——科技应用深化,创新活力迸发。青海省邮政企业和重点快递企业科技投入强度逐步加大,拥有智能安检、智能分拣等设备的枢纽数量增多,末端智能收投设备配置数量逐年增加。无人机、无人车试点项目实现良好转化。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底色凸显。符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标准的包装材料开始普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持续提升。有条件的网点全部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新能源车辆保有量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模式不断巩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青海邮政业方案。
专栏1:“十四五”时期青海省邮政业发展重点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增量[累计] |
1 | 邮政业业务收入 | 亿元 | 12.9 | 21.6 | 10.9% |
2 | 快递业务收入 | 亿元 | 7.68 | 14.2 | 13.1% |
3 | 快递业务量 | 万件 | 2359.54 | 5500 | 18.4% |
4 | 年人均快件量 | 件 | <4 | >8 | [>4] |
5 | 建制村邮件周投递频次 | 次 | <3 | >3 | — |
6 | 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 | % | 60 | >90 | [>30] |
7 | 智能末端设施投递率 | % | <10 | >15 | [>5] |
8 | 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 | 分 | >82 | >84 | [2] |
9 | 重点城市快递服务满意度 | 分 | >81 | >84 | [3] |
10 | 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 | 万个 | <1 | >5 | [>4] |
注:[ ]内为5年累计数。 |
四、重点任务
(一)夯实网络基础,提升服务能力
增强枢纽效能。依托西宁市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西宁市邮区中心局和各级各类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升级改造,提升西宁市邮政快递枢纽的集聚和辐射效能。依托格尔木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重点快递企业加强枢纽衔接,改善经转关系,增加格尔木市与外省枢纽的直达线路。优化海东市、德令哈市等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城市(镇)的邮政快递枢纽布局,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设施水平。提高快递物流园区仓储、中转设施建设水平,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物联网等先进设施和装备。加强各地园区间优势互补,提升与当地产业匹配度。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入驻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现代物流商贸中心、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西宁和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省重点园区。
专栏2:西宁邮件处理中心建设工程
为“矩阵+小件分拣机”模式配备相应设备,满足近期生产能力约为日均20万,远期30万的处理要求。根据实际发运路向确定垛口启用数量,投入与实际邮件量处理需求相匹配的硬件设备。
专栏3:快递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在西宁和海东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重点快递企业的处理场地和仓库,配备全自动分拣设备、标准化托盘、数据监控平台系统、装卸设施等。
专栏4:快递物流园区升级工程
推进贵强物流园区与产业集聚区的融合,推动制造商贸业的采购、分销、物流、维修等非核心业务在园区集中。加快园区业务线上化转型,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技术和功能升级,打破区域限制和分工体系,重构物流园区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实现园区数据可采集、可录入、可传输、可分析。推进园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步用机器替代人。
健全农村网络。加快补齐农村短板,打造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递送节点和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服务网络。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县域集中分拣中心、仓储中心、冷链中心建设,鼓励在县级分拨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开展邮快合作、快快合作,推广共同分拣、共同运输、共同收投。推动“邮政在乡”与“快递下乡”相结合,巩固乡镇邮政局所建设成果,提升乡镇快递网点稳定性,推动将乡镇邮政快递设施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类推进“快递进村”,推动快递网络和服务加快下沉,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助力农畜产品上行外销,释放农村内需潜力,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依托青海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推动农村电商和邮政快递的设施统建,实现多站合一、服务共享。
专栏5:快递“下乡进村”工程
推动快递企业在规模较大乡镇、有特色经济的乡镇、交通枢纽乡镇等自建标准化站点。鼓励快递企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乡镇,依托当地商超、农村综合服务站、供销社等设立代办点。引导快递企业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人口规模小、业务量稀少的乡镇,委托汽车客运站点设立临时代派点,逐步培育市场。推动乡镇邮政局所向快递企业开放平台。鼓励快递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实现一家建点、多家共用,积极推进农村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建设。快递服务乡镇基本全覆盖、建制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提升末端能力。持续推进邮政营业场所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动快递企业贯彻落实《快递营业场所设计基本要求》。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末端投递设施建设,创新开展驿站代收、联收联投等多种形式的末端平台合作。推动在新建住宅和社区、写字楼、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预留专门的邮政快递末端设施区域。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公共服务站等末端设施建设,发展无接触收投。强化邮政快递末端基础设施公共属性,推动落实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强化交邮衔接。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强机场、汽运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装卸、接驳、仓储功能区建设,提升寄递配套能力。发挥西宁市陆空结合的交通通道优势,积极发展航空快递、高铁快递以及面向国内国际的多式联运。依托西宁双寨、格尔木、德令哈中欧班列运输资源,探索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争取在民航和高铁的线路、时刻、中转停靠等资源安排中平衡考虑邮政快递服务需求。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入驻有条件的县级客运站,拓展乡镇客运站邮政快递中转及收投服务功能。
(二)巩固邮政事业,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持青海省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数量总体稳定,逐步减少委代办网点数量并规范运营。针对地广人稀、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的农牧区,力争邮政服务设施能力、投递频次、投递深度稳步提升。缩小青海省邮政普遍服务城乡差距,推动服务达标并向西部领先水平靠拢。持续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督促邮政企业更好履行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义务,确保国家政令畅通,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用邮权益。
推进邮政服务创新。引导邮政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升级换代服务,调整普遍服务内涵。引导邮政企业拓展电商市场、下沉市场和乡村振兴发展空间,更好服务和惠及民生。鼓励邮政企业实施服务分层,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持邮政企业开拓医疗物资、药品、教材、烟草等特殊物品寄递,打造医务通、药品通、教务通等服务品牌。
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村邮站、邮乐购网点、益农信息社、便民服务站建设“N站合一”统筹发展。推动邮政企业拓展政邮、警邮、税邮合作深度,提供制证寄证、辅助审批、征缴代发等政务服务,推动叠加代购、自提、代售代缴等便民服务。引导邮政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高等院校、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第三方公司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末端服务合作,共建末端公共服务平台。
(三)发展快递产业,增进普惠协调
健全服务体系。鼓励重点快递企业发展供应链、冷链快递、快运、逆向快递、仓配一体化等服务,提供特殊物品寄递、包装、保险等增值服务。适应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和消费升级发展趋势,鼓励平台型寄递企业发展前置配货、即时递送等寄递新业态新模式。
提升服务质效。引导重点快递企业向综合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提升服务附加值、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快递企业更加重视用户体验,提高时限承诺产品比重,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提升跟踪查询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视化水平。
融入区域合作。引导青海省邮政业融入兰西城市群、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要区域战略进程,加强区域之间网络优化、集约共享和服务创新,推动区域内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支持快递企业对接地方项目,参与构建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实现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引导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南线)区位优势,畅通面向中亚、南亚地区的物流通道,助力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
(四)深化产业协同,扩大价值创造
提升“寄递+”电商服务效能。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开展上下游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组织协同。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电商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物流配送企业、高等院校等通过战略联盟、功能联合、资源共享等方式打造合作共同体。支持邮政企业和重点快递企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寄递服务,灵活利用航空和中欧班列资源,密切与全球或区域重要物流枢纽、贸易中心等的合作,积极参与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建设。
创新“寄递+”制造业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和重点快递企业嵌入新材料、新能源、盐湖化工等青海省重点产业,用协同物流支撑协同设计、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引导有条件的邮政快递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分工,对接制造业个性化需求,为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提供服务,因地制宜发展供应链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引导有条件的邮政快递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C2M模式发展。
拓展“寄递+”农牧业服务空间。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加强青海省牦牛、藏羊肉等农畜产品优势区的预处理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等的建设,打造农畜产品“直通车”,助力畅通农牧业生产和农畜产品经销链条。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推广“电商+寄递+农畜产品”模式,打造邮政快递+现代农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服务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鼓励邮政快递企业积极配合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助力青海牦牛肉干、牦牛奶、酸奶、冬虫夏草、枸杞等“青字号”特色农畜产品走下高原、走向全国、走往世界。
专栏6:农牧产品冷链快递工程
支持青海省邮政快递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依托县级处理中心打造县级冷链快递基地,在重要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建立冷链快递基地,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运用专用轻型冷藏车,推广应用多温层冷藏车,推广使用冷藏箱等便利化、标准化冷藏单元。引导企业对接青海省从事特色农畜产品网上销售的商户,开发定制化的冷链快递产品,助力扩大冷链消费市场。
挖掘“寄递+”旅游业发展潜力。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合理布局主题邮局和快递末端服务网点,提升青海湖、塔尔寺等热门景区寄递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有效承接文化纪念品、土特产品等的寄递需求。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积极对接格尔木、都兰、同仁、湟中、互助、共和、玉树等旅游商品集散和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服务于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青海特色旅游商品企业。支持利用旅游邮政文化产品提升青海省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为高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提供定制化服务。
(五)强化创新驱动,加强科技赋能
优化科研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鼓励总部企业加大对青海省快递基础设施设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支持,逐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支持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加强可循环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研发。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鼓励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创投企业融入行业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加快科技应用。推动智能收寄终端、智能验视终端、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在末端服务环节的普及应用。推动智能安检设备应用。推动智能客服在业务咨询、客户分流、自助下单、查询投诉等场景的应用。推进无人机在偏远农村、交通不便地区投递服务中的应用。鼓励在相对封闭、安全的社区、校区和园区开展无人车运输测试与示范应用。引导邮政企业和重点快递企业实施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改造,提升寄递全流程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六)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转型
推广绿色包装。贯彻包装国家和行业标准,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实施绿色采购,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包装或再生包装。鼓励企业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物料用量。鼓励企业在邮快件周转过程中,重复利用塑料箱、纸箱和编织袋等封装容器。积极推广使用可循环快递箱(盒),提升循环箱(盒)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在营业网点配备标志清晰的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支持企业参与社会化的包装回收体系建设。加强与商务部门沟通,推动电商快递绿色包装协同治理,全面提升邮政业绿色治理能力水平。
专栏7: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程
到2022年底,推行落实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有效实施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全省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达到1万个,全省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三江源地区和祁连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5% ,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5年底,快递包装领域的市场主体法律责任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治理长效机制,全省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达到5万个以上,全省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塑料包装,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推动节能减排。贯彻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行业降碳。引导邮政快递企业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电动三轮车和物流配送汽车,逐渐淘汰排放超标车辆以及非标准配送车辆,新增和更新的燃气车辆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推动企业在中转盘驳、末端配送等环节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比例,结合自身条件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根据运输里程和时效要求等,加快推广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提高铁路在邮快件运输中的承运比重,降低运输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服务好西宁“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无废城镇”建设,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海邮政力量。
(七)完善行业治理,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治理体系。加强与公安、国安、交通、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构建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引导行业协会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广泛参与相关立法、政府规划、公共政策、行业标准和数据统计等事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推进属事管理与属地管理有机统筹。拓展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方式,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建立互动式、追踪式处理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实现区县监督力量全覆盖。
加强市场监管。按照邮政管理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执法信息系统要求做好执法工作。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能监管、信用监管、分类监管、联合监管等多种方式,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市场执法工作,完善消费者申诉与市场监管联动机制,确保行业平稳有序发展。推进综合执法和大数据监管,运用市场、信用、法治等手段协同监管。
做好安全监管。依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严格落实安全投入和培训制度。依法开展寄递渠道安全整治,强化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落实。持续推进“绿盾”工程建设,强化“绿盾”工程成果应用。推进行业应急队伍及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推进行业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 援。推进市(州)邮政业安全监测中心建设。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依法稳妥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青海省邮政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为青海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政治保证。加强对非公快递行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推动非公快递行业党建有效覆盖,加强非公快递行业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二)强化政策保障
贯彻实施《快递暂行条例》,深入推进《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等重要制度安排落地,促进政策效应扩散。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国际国内大型快递企业的区域总部、功能总部、新业务总部和分拨中心等落户青海。推动在电商、商贸、物流、保税等产业园区和交通集疏运枢纽建设规划中,安排邮政快递设施用地。鼓励邮政快递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青海省重点项目和试点示范工程,享受补贴支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落地落实见效。
(三)强化人才支撑
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邮政监管干部队伍。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稳妥推进干部交流。深入实施快递职业技能培训“246”工程,做好快递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结合西宁大学筹建,鼓励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鼓励大学生在邮政快递领域创新创业。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全面实现工伤险、意外险全覆盖。开展关爱快递员“暖蜂行动”,完善快递站点建设标准、卫生条件和服务功能。开展宣传慰问活动,优先推荐快递小哥参选行业典型及劳模评选活动。
(四)强化实施管理
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推进会,明确各阶段发展问题与难点,确保及时有效解决。加强规划与年度工作任务衔接,促进规划形成闭环。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专项检查,形成合力,压茬推进。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及时对外公布规划实施进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相关解读:《青海省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原文链接:http://qh.spb.gov.cn/qhsyzglj/c100065/c100066/202302/b9e59bfa067548e69cccd2017195253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范